close
話說,台灣的鄉土劇很長壽。印象中長壽的莫過於“鳥來仔伯與十三姨”,訴說著小雜貨店家庭成員,一拖拉庫片段生活故事,一演十幾年,於是看倌們從小姐變成大姐,姐姐變阿姨,阿姨變婆婆...。而近年來的鄉土on 檔戲,流行結合時事、話題,融入於劇情,有的還抄襲。〈註:on 檔戲à編劇邊寫,演員邊演,於是連劇本都是熱的…〉
來看一下,某電視台徵編劇的條件:「工作經歷不拘,學歷不拘、戲劇節目劇本編寫〈擁有用不完點子的編劇〉」。江郎都可能有才盡時,老狗玩不出新把戲,就容易變成大鍋炒。所以,你若看到變臉、同臉人、錯亂身世梗、癌症、換心肝腎等橋段,看久了那是~正常的ß_ß。
某次我寫了一首打油詩,我現在繼續加寫...。
前台演過後台抄,大家想想怎麼拗;
時事新聞做橋段,上山下海不間斷;
身世永遠最離奇,牽來掛去費猜疑;
爭產奪利最用力,老吃便當油膩膩;
男歡女愛追求梗,三追四跑五六七;
拆對重舖繼續演,八九十來十一點;
廣告讀秒錢最賺,婆媽睡覺時間晚;
完美收場不容易,片片回憶都是戲。
我看鄉土劇的感想,就是也會因劇情所塑造的人設形象入迷。但畢竟還分的出台上台下,台下的演員個性作風是喜歡的才會真喜歡,不然只是入戲。台上的是工作,下戲的是人生。對演員來說,那只是他們糊飯工作。
這一陣子,不諱言,我入迷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